天津汇聚鑫盛科技有限公司
公墓销售等
永安陵墓地价钱来电咨询
发布时间:2020-07-15

新骨灰楼建成容纳骨灰12万具

 新骨灰楼建成容纳骨灰12万具  2009年4月20日,本市通过天津市殡仪馆采取总体规划、分期实施的方式在现址内进行改扩建,殡仪服务中心总占地面积133400平方米,总建筑面积30100平方米,总投资1.9亿元。设计骨灰存放量12万具,总投资4750万元的一期工程扩建骨灰寄存楼项目破土动工,占地4000余平方米,建筑面积近11902平方米,其中骨灰安放室7000余平方米。去年年底主体完工并于昨天宣布正式投入使用。  大楼设计为三层,新的骨灰安放室宽敞明亮,共22间;骨灰安放格位10层,分为普通单葬、合葬格位以及智能单葬、合葬格位四种基本安放形式,预计将容纳骨灰盒11万具左右,另外,大楼还预留了豪华型安放室。


中国殡葬文化的起源可以追溯到旧石器时代晚期

中国殡葬文化的起源可以追溯到旧石器时代晚期。山顶洞人的遗骸周围,撒有含赤铁矿的红色粉末,并有钻孔的兽齿、石珠、骨坠等装饰品随葬。这几乎是早原始 的土葬。随着历史的发展,出现了,殡葬文化也处处体现的的“三六九等”,在墓地、葬具和随葬品等方面都有所体现。从北京猿人将洞穴上层当作生者的 居室,下层为死者的墓地。到秦始皇陵的规模及豪华程度,俨然一幅宫城都邑图,将“事死如事生”的礼俗发挥到了。直到明、清两代的殡葬礼仪已经形成 一套隆重而繁琐的殡葬礼仪。   


殡葬节丧、丧事从简的主张

从历看,在一些落后的殡葬习俗方面就存在着斗争,一些具有朴素唯物主义观点的思想家、政治家就提出了殡葬节丧、丧事从简的主张,象先秦的思想家墨子就严厉抨击厚葬久丧是"綴民之事,庸民之则",提出"薄葬节财"。我国战国末期思想家法家代表人物韩非就是提倡死者"冬日冬服,夏日夏服,桐棺三寸,执丧二日",东汉唯物主义哲学家王充批评厚葬,"重死不顾生,竭财以事神,空家以送络",认为"薄葬省用",提出"可一薄葬矣"。曹操担任济南相时明令"不准厚葬"。明朝李贽一向主张"俭葬"。洪秀全主张"删祭礼之类",提倡“婚丧事,总要用只有节,一切旧式歪理尽除”。


展开全文